方精云院士在“生态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峰论坛”的发言

Nov/20/2017

关于构建生态学学科体系的初步思考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生态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方精云

生态学发展面临两方面的新形势。首先是科学本身的发展态势。一些传统的宏观生物学的内容出现了萎缩甚至消亡,这给生态学留下了重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生态学可以把原本属于经典生物学的一些课程,如生态解剖学、生物分类学、生理学、遗传学等课程纳入我们自己的学科体系里面。构建生态学学科的重要前提就是生命科学的发展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其次是国家重大需求的变化。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发展总布局、新发展理念、绿色发展等等都是需要生态学学科提供理论支撑。

在这样的新形势下,生态学需要突破传统学科框架,即生态学不仅仅要满足“生态学是按照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这一传统的定义的范畴,还要满足社会发展的范畴,包括研究和解决气侯变化、环境变化、水土污染、冰川熔化、城市化等一系列的变化所带来的一些重大的问题,只有这样生态学才能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一级学科。

如何定义作为一级学科的生态学?我认为现在的生态学应该包含下面三层内涵。

第一,生态学真正的研究对象是宏观生命,包括了它的过程、机理以及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它为人类认识、保护、利用和改造大自然提供了基础。

第二,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这是它的内涵。人类能基于生态学的研究成果,认识和改造自然,建设美丽的国土。

第三,生态学的核心还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只不过这种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互为环境的,作用的结果是我们所研究的对象、系统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

构建生态学学科体系必须明确几个原则。

第一,要明确生态学作为一级学科的基本内涵,同时它不能从属任何一个已有的学科,包括它的母体,它必须是独立的。

第二,生态学下设的每个二级学科应该有自己的标签,能形成相对独立的专业。如果你学的是动物,毕业以后就能用一个非常简洁的词告诉大家,你的专业是动物生态。将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结合起来进行二级学科的划分,每个二级学科之间要有明确的边界。另外学科名称要相对固定,要有稳定性。

第三,二级学科下面可以进一步发展研究方向,将来也可以划分三级学科。但是,本科生和研究生两类人才的定位不同,因此分科应该有比较大的差距。

目前,浙江大学已启动了生态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为全国的生态学树立了标杆,并将生态学细分为植物生态、动物生态、微生物生态、生态系统生态、可持续生态,多点开花,特色鲜明,发展势头强劲。但另一方面,对学科的评价指标不能单纯地以发表论文为导向,应该把发文章和解决一些重大科学问题结合起来。

我特别希望,浙大能在引领中国生态学发展的同时,能够为中国生态学的真正发展、为中国生态问题真正的解决多一些思考,多一些谋划,多做一点事儿。

以上内容转引自:http://www.news.zju.edu.cn/2030/2017/0425/c5196a497964/page.htm


Categories: 学术动向